景泰蓝又名珐琅,因为明朝景泰年发展到一个高峰,并以蓝色为主,
因此得名景泰蓝,因其精美深受皇帝喜爱而成为宫廷御用品,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您当前的位置:景泰蓝之家 > 景泰蓝介绍 > 广珐琅,透明珐琅,烧蓝

广珐琅,透明珐琅,烧蓝

时间:2012-07-29 点击人气: 来源: 景泰蓝之家 作者:珐琅之家
内容简介:  广珐琅,顾名思义就是指的广州生产制作的珐琅器,是产自广州的金属胎珐琅工艺的一种, 广珐琅又有人叫做透明珐琅又名烧蓝,由欧洲传入。广珐琅的主要作法是在金属胎上錾花,贴饰金银片花纹,再在这些纹饰上面涂透明的珐琅釉料烧制而成。广珐琅也是以画珐琅为主

  广珐琅,顾名思义就是指的广州生产制作的珐琅器,是产自广州的金属胎珐琅工艺的一种,清代,广州制作珐琅器的水平较高,因此宫廷常命令广州为内府制作器物,有时还就造型、装饰花纹、款识等提出具体要求和规定。因此,广珐琅仍属官制品范畴。广珐琅与宫廷制作的珐琅器有一定的区别,前者的胎体较薄,珐琅釉色较浓艳。用开光法进行装饰是广珐琅的显著特点。广珐琅的主要作法是在金属胎上錾花,贴饰金银片花纹,再在这些纹饰上面涂透明的珐琅釉料烧制而成。

        广珐琅又有人叫做透明珐琅又名烧蓝,由欧洲传入。此种工艺是在金、银、铜胎上涂透明珐琅料,以低温烧成。其过程多是在器表錾刻纹饰,然后涂抹蓝、绿、紫、黄、白等各种釉色,或加贴金、银花片等,透过珐琅呈现出光彩夺目、华丽璀璨的效果,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清代,仅在广州有制作。

广珐琅.jpg

广珐琅欣赏

  珐琅英文名叫“enamel”,在南方俗称“烧青”,在北方俗称“烧蓝”,主要分为:画珐琅、内填珐琅、掐丝珐琅三种。掐丝珐琅在中国也叫作 “景泰蓝”。这三种珐琅中,工艺难度及级别最高的当属画珐琅,珐琅表中的珐琅彩基本上是画珐琅。而我们现在说的广珐琅也是以画珐琅为主,画珐琅工艺起源于西欧法国,于清朝康熙年间由欧洲商人及传教士经广东传入中国,最早在广东制造,俗称“烧青”或“广珐琅”。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平定台湾以后,禁海开放,西洋制品开始涌入,西洋珐琅便由广州等港口传入中国,并就地设厂研制,称之为洋瓷,宫中则称其为广珐琅。

广州是清代最大的珐琅工艺中心,品种齐全,珐琅优良,技术先进,工艺精湛,并富有地方特色。硬透明珐琅是其特产,世称“广珐琅”,传世甚少,绝大部分存于故宫博物院,有面盆、攒盒、镜框、钟架和五供等。最简单的是在器上錾出阴线花卉后涂单色硬透明珐琅烧成,仅呈深浅效果。工艺复杂者在锤堞焊接成形的器胎上錾刻各种细密的花纹,先贴银片花纹,再涂单色透明硬珐琅,又贴上金片花纹,经高温炉火烧成,露铜胎处镀金。银片花纹被透明硬珐琅遮盖,隐约可见,而金片花纹则闪闪发光。这是贴金片、银片花纹的单色硬透明珐琅器。还有贴金银片花纹的多彩的硬透明珐琅器,其工艺与单色硬珐琅器相似,但在部分金片或银片花纹上涂红、绿、紫等色硬透明珐琅伏盖,色彩斑斓,绚丽夺目。

广州硬透明珐琅工艺盛行于乾隆年间,现存的面盆、攒盒都是乾隆时的产品,代表了那时期的最高工艺水平。其中可能有少量是嘉庆、道光时的制品。鸦片战争之后广州珐琅工艺走向衰落并逐渐停业。道光、咸丰时期硬透明珐琅工艺不见有贴金银片者,现存实物仅在硬透明珐琅地上以描金图案代替贴金银片花纹。这时贴金银片硬透明珐琅工艺业已失传。

  画珐琅起源于西欧法国,于16世纪由欧洲商人及传教士经广东传入中国,最早在广东制造,广东称作“烧青”或“广珐琅”“洋珐琅”。这种异常精美的工艺一进入中国便受到皇帝的喜爱与重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皆于北京皇宫造办处及广东两地设立珐琅作坊,并多次从广东选送优秀画珐琅工匠进京效力,大量生产,所作珐琅制品皆供皇室享用。珐琅制品在清朝康、雍、乾三代曾达鼎盛,后历经晚清国衰、民国战乱,渐趋稀少。北京以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为长,广东以画珐琅为长,南北两地工艺各有特色。同为中国传统珐琅工艺的两大瑰宝,享誉中外。

  清代錾胎珐琅工艺的中心也是广州(景泰蓝介绍)。广州錾胎珐琅是在欧洲金属工艺和珐琅工艺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盛期在乾隆时代,乾隆帝降旨在长春园北部修建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式建筑群时,需要大量的室内陈设,遂命粤海关烧造大量巨型錾胎珐琅器运京陈设,促进了广州錾胎珐琅的发展。

  这种异常精美的工艺一进入中国便受到皇帝及大臣的喜爱与重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皆于北京皇宫及广东两地设立珐琅作坊,并多次从广东选送优秀画珐琅工匠进京效力,大量生产。所作珐琅制品皆供皇室享用,画珐琅是在康熙时期最为兴盛,同样因为烧制难度非常大,到乾隆以后的时期就很少制作了。

欢迎访问http://www.jtlzj.net景泰蓝之家,这里有最全面的景泰蓝知识
版权所有 2011-2015 景泰蓝之家 [jtlzj.net] 京ICP备2021015155号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www.jtlzj.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