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工艺自元末明初从阿拉伯地区传入我国,虽说历经了六百多年,但因其材质变化较小,这对珐琅藏品的鉴伪断代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笔者以为看珐琅器收藏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看:
珐琅器收藏知识
收藏珐琅器,工艺是关键。现存的珐琅器主要有掐丝珐琅和画珐琅二种。掐丝珐琅是用细铜丝掐成花纹轮廓焊在胎体上,然后填以珐琅料制作,该工艺在明景泰年间达到高峰且以蓝色最为出色,故又称“景泰蓝”;画珐琅是先在胎体上涂以珐琅,然后再在上面画出花纹,所以也叫“珐琅画”。宣德、景泰时期的珐琅器掐丝构图严谨,粗细不均,釉色纯正,格调典雅;嘉靖时期掐丝均匀,釉色对比强烈但较早期薄;万历时期,掐丝鎏金品质不佳,但宽窄趋于匀称。清康、雍年间掐丝珐琅器不多,康熙早年的画珐琅技术尚未完善,胎体与掐丝珐琅器一样沉重,雍正时期才是画珐琅的兴盛阶段,釉色鲜亮,胎体也轻薄了;乾隆时期的珐琅器制作最为繁荣,胎薄,掐丝细,至此便出现了画珐琅与掐丝珐琅相结合的现象。
收藏珐琅器,纹饰是基础。宣德、景泰时期珐琅器的纹饰主要是缠枝、折枝莲纹及莲瓣纹等,没有锦地和混合色,但一个叶片内会施用多种颜色;嘉靖时期珐琅器的纹饰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含道教意味的纹饰和祈福的吉祥纹饰,如松、桃、仙鹤、寿星等;万历时期珐琅器的纹饰中开始出现混合色,这个时期龙纹的脊背由早期的锯齿状变为联珠状。康熙时期珐琅器的纹饰以写生花卉及图案式花卉为主,也有极少饰以传统山水风景的;雍正时期珐琅器的纹饰除缠枝花卉外,仍以虫草花鸟为主要题材,不同的是往往以西洋式的花叶纹和图案式的番莲及荷花为锦地,釉色以黄色为主,局部还出现了黑釉花纹;乾隆时期珐琅器的纹饰中开始出现了中西合璧的装饰方式,插翅小天使、蝙蝠、仕女等纹饰都是这一时期的特色,图案中还揉合了油画技法中明暗结合的技巧;清后期纹饰趋于图案化且疏散无力,艺术性比较弱。
收藏珐琅器,款识是标志。珐琅器的款不是随意而题的,都有一定的格式和规定,一般有四字款和六字款。明代的官方纪年款识只有宣德、景泰、嘉靖、万历四朝,若出现成化、弘治等其他款识则多为伪制。宣德、景泰时期落款方式多为阴刻六字楷书,从右至左一横行排列最为常见;明嘉靖款为刻阴文直二行“大明嘉靖年制”楷书六字款;明万历时期的款识为双勾款,字数均为“大明万历年制”或“大明万历年造”六字楷书款。清代的款识多种多样,款识书体包括楷、篆、仿宋等,其中以楷书居多。康熙初期“不尚尊号”,由此可以断定,凡是落有康熙年款的器皿,应该都非康熙早期的器物;雍正时期器底落款处有装饰纹,一般用龙凤及螭纹衬托年款;乾隆时期的款识主要有“大清乾隆年制”、“乾隆年制”两种,御制款极少,阴刻款较少;光绪末年成立“工艺局”,落“大清工艺局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