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掐丝珐琅、画珐琅应该是如今整个景泰蓝艺术范畴里的三个基本的专用名词。由于非常多的人们,包括相当众多搞珐琅艺术的人们对他们各自的概念经常相互混淆,造成认识上的混乱。为了规范景泰蓝艺术中对这些名词的理解,我们这里为大家解答一下。
珐琅,是由佛郎(古波斯)烧瓷术是经过很长时间逐渐演化过来的、到十九世纪末或二十世纪初才出现的新名词,它充溢着由地域名称向工艺(或釉质)名称转化的繁复过程。凡是“在金属胎上施釉”就称为“珐琅”工艺,其制品被称为“珐琅艺术品”。掐丝珐琅和画珐琅均从属于珐琅艺术范畴,“洋瓷”也在这个范畴。推荐阅读>>推荐阅读:景泰蓝再次走俏市场
画珐琅,就是从古波斯烧瓷术演化而来的现代名词,这个名词的出现也大概是在十九世纪末或二十世纪初。它在起着对画珐琅这一珐琅分支系统的规范作用。画珐琅,其中可分两大类:一是铜胎画珐琅(包括金银胎),这里又有胎上画、丝内填(也可称“嵌丝描绘珐琅”)、画后嵌等的区别;二是瓷胎画珐琅,亦称“珐琅彩”。
景泰蓝,早已不是“景泰年代”那个狭义之圈的景泰蓝,她已经演化成一种具有我国民族传统工艺品的名称,“掐丝珐琅”作为整个珐琅艺术领域它已成为景泰蓝的代称或专称,这也应视为十九世纪末或二十世纪初才出现的。也即是说,凡是按照制作景泰蓝工艺制作出来的掐丝珐琅艺术品都应称为景泰蓝。这里面的时空观念已完全脱开“景泰朝年代”,而是景泰蓝艺术由启蒙期到成熟繁盛期(包括未来)的整个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的每个时期的掐丝珐琅制品都应称为景泰蓝。至于每个发展时期的制品标准不同,那正是景泰蓝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