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是一种粉状的玻璃质材料,以石英、长石、硼砂、瓷土为原料,以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经粉碎、熔融后而成,习惯上称为“珐琅釉”。珐琅器是将珐琅釉通过不同的加工工艺固着于金、银或铜胎的表面,经焙烧后而成。根据其制作方法的不同,珐琅器可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内填珐琅)、画珐琅三大品种。珐琅器既具有金属的坚固性、玻璃的光滑性,又具有瓷器的耐蚀性和珠宝的富贵气,是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工艺美术品之一。 掐丝珐琅、錾胎珐琅和画珐琅,分别于不同时期在我国出现。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其原产地在今天的中东地区。公元11世纪,中东的阿拉伯人已开始制作和使用掐丝珐琅。约在13-14世纪,掐丝珐琅工艺传入中国。珐琅工艺虽是舶来品,但一经传入中国,即与我国传统的金属制造工艺、镶嵌工艺有机地融为一体,心灵手巧的中国工匠很快掌握了掐丝珐琅的制造技术,所制珐琅器在造型、图案等方面完全民族化,甚至不留任何外来文化的影响与痕迹。
掐丝珐琅是一种复合工艺品,由多道工序组成。一般以红铜做胎(少数以金、银或黄铜为胎,胎子成型后,再用扁而窄长的铜丝,根据装饰图案所需,焊接在胎体表面;然后用五颜六色的珐琅釉填入凹陷的花纹之中,入窑焙烧;因其焙烧后凝结的珐琅釉会收缩,所以填釉、焙烧的工序需要重复多次,才能使珐琅釉完全充分地填充在掐丝的凹陷位置;烧好之后,再进行打磨、镀金等工序方可成器。正是由于掐丝珐琅制作工艺复杂、技术要求严格、成本较高等原因,故自其在中国诞生之日起,就被皇家所垄断,秘藏深宫,很长一段时间为皇室和达官贵胄独享。
掐丝珐琅释迦牟尼坐佛再现辉煌
这件藏品就是一件制作精美的铜胎掐丝珐琅器,该藏品名为“大明宣德年施铜胎掐丝珐琅释迦牟尼佛坐像”,藏品面目宁静端详,法相尊严,双耳下垂,掐丝精致,珐琅雅丽,整体比例和谐,规整标准,工艺精湛,是一件难得的精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近年来,市场收藏行情逐年升温,其拍卖价格也是屡创新高。随着掐丝珐琅价格的进一步走高,人们的收藏热情也被再次激发起来。由于当今工艺品市场中大量且廉价的用机器等先进生产工具制作的景泰蓝充斥市场,因此,拍卖市场上,将一些晚清或者晚清以前用手工制作的景泰蓝特别称之为“掐丝珐琅”。这些掐丝珐琅的生产和流传数量有限,且多为皇室御用或仕宦商贾之珍藏,所以,收藏价值与日俱增。掐丝珐琅行情近年来逐渐启动。2002年,在中贸圣佳秋拍会上,一件清乾隆掐丝珐琅开光御制诗句方壶,成交价仅为55万元,而在2005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上,这件物品成交价上升为190万元。2010年12月1日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对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则以1.295亿港元(合1670万美元)的成交价由刘銮雄拍得,创下了掐丝珐琅艺术品的世界拍卖纪录。
掐丝珐琅释迦牟尼坐佛款识
此像整体造型端庄,比例匀称,动态舒展,线条流畅,金色饱满悦目,富丽堂皇,表面略有自然的鎏金磨蚀痕迹,显示出岁月的沧桑。工艺精致,细部处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品相一流,尽显皇家风范。代表了明代佛像的最高水准,具有极高的艺术性,是典型的明代宣德宫廷制作的标准佛像,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