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的工艺名,也叫做铜胎掐丝珐琅,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据记载,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是由古代的波斯人发明的,元代传入我国,经过我国历代艺人们的专研,融合了我国的瓷器、铜器、漆器、织棉的传统技法和表现形式,又注入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意识,到了明代初期的宣德年间趋于成熟,景泰年间广泛流行。由于初创时蓝色使用最多,也最名贵,所以称为“景泰蓝”。
景泰蓝的制作
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分: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平、镀金等,其中最为复杂细致的工艺是掐丝和点蓝的技术。
制胎。景泰蓝的造型美观首先取决于制胎,制胎使用延展性好的紫铜片,按预先设计好的图纸下料,经捶打、裁剪出不同的面料或切割成不同的圆形等,并用铁锤敲打成所需要的各色各样的铜胎。特殊造型和精品,从头到脚完全要用手工制成,明、清还有铸胎、剔胎、钻胎等工艺。
掐丝。景泰蓝制作好胎型后,掐丝是主要的制作工序。制作的方法是用镊子将事先做好的柔软,薄而细的并具有韧性的紫铜丝,按照设计好的图案,用手掐(掰、弯)折叠翻卷成花纹。其工艺过程十分复杂的,制成各种纹样,蘸上白芨或强糊贴在铜胎上,后经烧焊、点蓝、鎏金等工序完成。掐丝工艺技艺巧妙,全凭操作者的双手和纯熟的技艺,掐出妙趣横生、神韵生动的画面。
点蓝。经过掐丝工序后的胎体,再要烧焊、酸洗、平活、整丝等,方可进入点蓝工序。点蓝是把事先预备好的珐琅釉料,依照图案所标示的颜色,用铜丝锤制成的小铲形工具(行话称蓝枪),一铲铲地填充入焊好的铜丝纹饰空隙中。
烧蓝。是将整个胎体填满彩色釉料后,再拿到炉火温大约摄氏800度的炉中烘烧,色釉由沙粒状固体融化为液体,待冷却后成为固着胎体上的绚丽的色釉。此时,色釉低于铜丝高度,所以得再填一次色釉,再经烧结,一般连续四五次,直到将纹样内填到与掐丝纹相平。
磨平。用粗砂石将釉面磨平,如釉面有凹下的洼坑再补点一次釉(行话叫“亮白”),经烧熔后用细石磨去火亮,然后用黄石磨,如有不平之处,仍要用釉料补填烧好,最后炭磨,整体打磨细腻,所有的铜胎及细丝采用传统的鎏金工艺。
经过这些复杂的制作工序之后,一个个富丽堂皇的景泰蓝手工艺品就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