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珐琅艺术是源自现代的非遗之一的景泰蓝,景泰蓝盛行于明清皇室工艺,分为了景泰蓝与花丝景泰蓝两大工艺,因制作工艺复杂,巧夺天工,一直为皇室所专有,直到清末才逐渐走向民间的。
在宝安,有这样一家企业,不仅继承精良的景泰蓝工艺传统,还汇集众多国内顶尖文化创作和工艺制作团队,结合油画、彩嵌、花丝镶嵌等中西方表现手法,创制出“现代”的金丝珐琅作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景泰蓝工艺画。
走进项小平的艺术殿堂,让人顿生肃穆。一幅幅精美典雅、色彩绮丽的“金丝珐琅”画将这个并不算大的空间演绎得金碧辉煌。该公司的作品《千手观音》,以精湛的制作工艺荣获第五届文博会创意金奖。
金丝珐琅画《群鹤图》欣赏
蛰伏5年历史老师变身企业老总
项小平毕业于师范院校,学的是历史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家乡一所学校当老师。没干多久,他便南下深圳,当了一名历史代课教师。
2005年,他随妻子回青海老家,意外接触到唐卡作品,似乎就在一瞬间,他被唐卡这种独特的民族艺术所吸引。他介绍,在五彩斑斓的藏文化艺术中,唐卡艺术是其中一朵艳丽的奇葩,其绘制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工艺复杂,往往一幅画要画上几个月甚至十几年。
其后,他又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接触到北京的一位景泰蓝工艺制作大师。“我当时就想,能否将二者结合起来,创作出一种新的唐卡表现形式呢?”他认为,这样既可保持传统唐卡精美瑰丽的画面,又结合了现代金丝珐琅工艺的多种表现手法,充满浓郁的现代气息,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与此同时,因为十几道工序可以分工同时进行,较传统唐卡的绘制周期短,也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便于制作出更多的好作品。
从那时候起,项小平四处求学、论证,到北京寻找工艺美术大师和设计团队,到青海等地寻找制作团队。经过五年时间的筹备,深圳圣德天圆文化传播公司于2010年4月30日正式在宝安成立。他认为,深圳的地理位置独一无二,更有利于在国际上推广中国的民族文化。
为什么用了5年时间?项小平笑着说,从一个想法产生到汇集一个顶尖的团队,设计并创作出近一百幅作品来说,5年已不算长。作为一个文化公司,有自己的核心作品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他们选择走先设计、制作,再来推广销售的道路,前期投入了大量精力与资金。
金丝珐琅画《荷忆》欣赏
传统工艺加入时尚元素
项小平介绍,一幅精美的珐琅唐卡全程有十几道工序,由高水平团队分工合理制作而成,设计团队大部分来自北京工艺美术学院,制作团队则是有着多年经验的青海工艺师,代表了国内这个领域最高的水平。在内容和工艺上,他们都大胆创新。
众所周知,唐卡作品的内容多以藏族宗教、历史、文化艺术为主。为适应更多消费者的需求,“金丝珐琅”画的内容更加广泛,花鸟鱼虫、动植物、风景题材均可入画。此外,由于结合了西方油画的技法,并融入现代时尚理念,加入了透视效果、花丝镶嵌等工艺表现方式,使画面更立体,颜色层次更加丰富。
与传统唐卡相比,新打造的作品,在底色的映衬下,主体图案更加突出,经过定型后,画面不变色、不变形、不变质,既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又便于长期保存与收藏。
在该公司的艺术空间的墙壁上挂了几十幅“金丝珐琅”画,记者拿高倍的放大镜,能看到颜料呈现出一颗颗类似于宝石的颗粒物,晶莹剔透。他介绍,这就是矿物颜料所呈现的质感,与传统唐卡所用的植物颜料完全不同,用“点蓝”的方式填在画上,因此立体感更突出。
“环环相扣,步步严谨”
“金丝珐琅画制作工艺复杂,精深严谨,制作师不仅要有足够的耐心,还要一丝不苟,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完美,可谓环环相扣、步步严谨。”项小平说,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每一幅作品做到线条流畅、清晰,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比如掐丝这一工序,制作师要熟知丝的韧性,掌握好丝的弧度,丝的粗细颜色都有讲究。而在填充矿物颜料时,要做到平整均匀,若溢出,则明显会影响线条的流畅性。此外定型、封制的过程也体现了手工艺者们高超的工艺才能。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目前国内景泰蓝工艺产品良莠不齐的产业局面,创建出享誉国内外的文化品牌。”项小平表示。
现在国内不只是项小平,也包括现在的景泰蓝方面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们也是非常忧心现在的景泰蓝的现状,为着能够早一天复兴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而不遗余力的努力着,希望能够早一天将景泰蓝恢复到明清时期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