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的制作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精髓就在于历史传承与发展创新,景泰蓝一直被称为国宝“京”粹,享誉中外。而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在早期是靠珐琅艺人口传心授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没有图样画稿和工艺制作方面的文字记载,更没有工艺标准。
北京市珐琅厂工人制作景泰蓝
北京市珐琅厂做为国内景泰蓝行业里唯一一家中华老字号,并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因此景泰蓝制作技艺的传承是和北京市珐琅厂的发展分不开的。
1956年42家私营珐琅厂、作坊合并成立北京珐琅厂。1958年组建设计室,当时的两名设计人员,一位是留学日本的夏伯鸣先生,一位是浙江美院毕业后又到清华大学深造,从师于梁思成、林徽音教授的钱美华大师,她是新中国第一位从事景泰蓝事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当时,设计人员少,只能为一些参展和创新作品设计图纸。一般产品没有设计图。1961年以后,一些大中专院校毕业的美术、科技人员分配到企业,充实了技术人员和设计队伍,到1979年,一般产品才开始实行按图生产,这种按图生产的方式,对规范景泰蓝的制作,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艺术水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景泰蓝在继承、吸收明清两代色彩特点和润色技法的基础上,纹样设计又借鉴了国画的施色、勾线、烘染的技法,创作出了多种风格的作品。这对景泰蓝艺术的发展和产品创新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63年,北京市珐琅厂编制了《景泰蓝工艺操作规程》和《工序质量标准》。使景泰蓝行业第一次有了文字标准,这是手工业从经验生产迈向标准化生产的一个开端;1986年北京工艺美术品总公司提出由北京市珐琅厂起草,同年12月北京市标准计量局发布实施了《景泰蓝工艺品企业标准》;1996年3月北京市珐琅厂、北京工美集团起草,同年6月由中国轻工总会发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景泰蓝工艺品行业标准》。从此,全国景泰蓝行业有了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使景泰蓝的生产逐渐走向科学化管理。
2002年9月,北京市颁布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这对北京的传统工艺美术、对景泰蓝的发展、繁荣与振兴产生了重大影响和推动作用。在政府各项利好政策的指导下,景泰蓝产品的创新发展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1年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连盛设计制作的《荷梦》系列,在工艺的严密控制中保证了大面积无丝而不崩蓝,做到了工艺与内容紧密融合,进一步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此外,企业先后制作了高2.009米、具有镶嵌、錾活、浇注工艺的《和平尊》大瓶;具有加湿功能、循环利用水源的室内喷水池;对大师精品《盖碗型瓶》、《周器垒》等实行了产权知识的保护;受故宫博物院委托,为故宫建院八十周年高仿了10余件明清景泰蓝制品等。
所以景泰蓝的制作规程是近10年来才有的国家制定的正规规范,而且现代景泰蓝既继承了传统的制作方法,同样也有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器形,制作工艺,或是景泰蓝的用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