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又名珐琅,因为明朝景泰年发展到一个高峰,并以蓝色为主,
因此得名景泰蓝,因其精美深受皇帝喜爱而成为宫廷御用品,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您当前的位置:景泰蓝之家 > 景泰蓝历史 > 简述景泰蓝的发展背景及历史

简述景泰蓝的发展背景及历史

时间:2020-08-12 点击人气: 来源: 景泰蓝之家 作者:珐琅之家
内容简介:掐丝珐琅的工艺并非我国本土工艺,而是在元代从阿拉伯传入我国的特殊工艺。经过明朝和清朝两代的发展,这项有着异域风情的工艺有了非凡的成就。景泰蓝的华美在于它几乎集合了当时几大工艺品的艺术优势,在匠师们的潜心研制之下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将金属制品和珐琅工艺的结合本身就是一项艺术的挑战,而它借鉴了瓷器和青铜器的制作技艺,又融合和绘画和雕刻工艺,几乎集合了当时金银镶嵌工艺的最精华部分,可以说是封建手工艺的集大成者,也是宫廷内饰最精美的存在。

 珐琅,在我国古代又被称为“佛朗”“发蓝”,因为制作工艺不同,珐琅的品种也很多,例如掐丝珐琅,画珐琅和透明珐琅等等。而我们所说的景泰蓝就是指的“铜胎掐丝珐琅”。掐丝珐琅的工艺并非我国本土工艺,而是在元代从阿拉伯传入我国的特殊工艺。经过明朝和清朝两代的发展,这项有着异域风情的工艺有了非凡的成就,在我国一代代匠师的钻研之下,景泰蓝成为北京工艺美术的“四大花旦”之一。

精美的景泰蓝花瓶.jpg

精美的景泰蓝花瓶

 
一直以来,景泰蓝因为用料昂贵、工艺繁琐,而成为仅供皇家把玩的工艺品。无论是在明朝还是在清朝,都曾经在宫廷之中设置专门制作景泰蓝的珐琅作,统治者刻意阻止珐琅彩的工艺外传,从而使得景泰蓝工艺品成为皇家专享,一直到了清朝末年,才有匠师为生计走出皇宫,将景泰蓝的制作技艺带入民间。所以我们如今看到的绝大部分清朝景泰蓝文物都曾是宫廷之中的珍宝。
精美的景泰蓝三足鼎.jpg
精美的景泰蓝三足鼎
 
对于景泰蓝的痴迷,清朝皇帝无人能比乾隆皇帝更热烈。因为乾隆帝不惜成本发展景泰蓝工艺,所以景泰蓝也迎来了发展的巅峰时期,不仅做工精湛,而且数量多,品类丰富。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乾隆朝的宫廷景泰蓝。
 
乾隆朝景泰蓝艺术特点
 
顺治帝在位之时已经有意识地恢复元朝的景泰蓝制作,到了康熙年间,已经出现了毕竟工整的景泰蓝成品。因为当时烧制工艺还未成熟,所以烧制的都是比较小件的器物。此时的景泰蓝工艺品已经比顺治时期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珐琅釉颜色纯正,表面光洁。
 
铜胎画珐琅喜福有余烛灯.jpg
清乾隆·铜胎画珐琅“喜福有余”烛灯
雍正帝在位时间较短,他对与瓷器的喜爱相较于景泰蓝要高出许多,所以在短短十几年时间之内,景泰蓝并没有太大的发展,甚至没有出现带有雍正年号的景泰蓝工艺品。雍正帝喜好素俭大气的器物,景泰蓝不符合他的审美情趣很正常,但对于乾隆帝来说,景泰蓝华丽得刚刚好,特别符合他的身份和气质。乾隆朝时期的景泰蓝烧制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最高水准。
 
景泰蓝因其华丽的表现形式一直不为文人们所接受,而乾隆帝生在清朝最为富强的时候,个人审美更趋向于华丽浓艳。景泰蓝闪着金属光泽、色彩丰富的特点深深吸引着乾隆帝。他不仅仅极为关注宫廷珐琅作的景泰蓝制作,还亲自下水设计景泰蓝工艺品。
 
因为长时间和景泰蓝匠师们交流,乾隆帝本身也剧本了诸多景泰蓝烧制的知识。乾隆八年,乾隆帝曾经下旨指责珐琅作的景泰蓝质量不过关,他还点出原因是因为铜胎的净度不够,可见对景泰蓝的烧制之上,乾隆是非常有心得的。
 
清乾隆·铜胎画珐琅“喜福有余”烛灯9.jpg
(铜镀金嵌珐琅转鸭荷花缸钟)
乾隆时期的景泰蓝器具使用在宫廷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既具备了实用性也具有审美性。景泰蓝器形创新的灵感来自于发展相对成熟的漆器、青铜器和瓷器等等。乾隆早期,景泰蓝制作完全是以明代为蓝本进行仿制的,因为烧制技艺还不成熟,所以留下的器具并不是很多。乾隆二十五年之后,景泰蓝的烧制工艺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宫廷珐琅作开始大量生产景泰蓝器具。与此同时匠师们开始尝试模仿相对成熟的宫廷瓷器进行新的创作,此时的景泰蓝已经具备了很强的时代特征,和明朝时期的景泰蓝大有不同。
 
相对于明朝的景泰蓝,乾隆时期的景泰蓝纹样爆发式地丰富起来,主题更加广泛。匠师们几乎是随心所欲、无所不能,因为景泰蓝适用范围仅仅局限于皇宫内院,我们也能从这些文物身上看到当时宫廷的审美情趣。
 
乾隆朝景泰蓝的纹样几乎无所不包(清代景泰蓝的一些鉴定知识),山水花鸟、人物典故、吉祥纹样,当时在瓷器、服装、玉器上流行的各种式样都能在景泰蓝身上找到蛛丝马迹。
 
明代匠师已经发现,最适合景泰蓝器具的装饰之一就是缠枝莲纹,缠枝莲不仅仅适合各种器形装饰,不会留下空白,也能较好地固定釉料。乾隆朝的缠枝莲纹有着独特的时代特征,和前朝相比,乾隆时期的缠枝莲更加清秀,花瓣和枝叶层次更加丰富,显得华而不乱。乾隆朝时期景泰蓝的动物纹样并不占主要地位,一般都是具有吉祥寓意的纹样,例如龙、凤、蝙蝠等等,这些动物纹样大多和植物纹样相结合,以谐音的方式表达吉祥寓意。乾隆时期的景泰蓝纹样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匠师们根据乾隆的喜好,会在景泰蓝器具之上烧制太湖石图案。太湖石又称为“寿石”,不仅外形奇峻,别有一番江南风情,也寓意着吉祥长寿,是乾隆非常喜欢的纹样之一。
 
乾隆朝时期几乎已经确定了皇家用品纹样“图必吉祥”,景泰蓝上经常出现的例如“八吉祥”、“龙凤呈祥”和“暗八仙”等等纹饰,还有直接的文字纹饰,例如“寿”、“喜”等等。清皇室普遍信奉佛教,所以在景泰蓝器物上,还会有很多的佛教纹饰,比如万字纹或者梵文字等等。
 
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荷塘莲纹海棠式手炉.jpg
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荷塘莲纹海棠式
乾隆时期景泰蓝纹样讲究“饱满”和“繁复”,几乎不留白,非常符合乾隆皇帝喜好华丽的审美趋向,也展现了匠师们的高超技艺。
 
结语
 
景泰蓝的华美在于它几乎集合了当时几大工艺品的艺术优势,在匠师们的潜心研制之下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将金属制品和珐琅工艺的结合本身就是一项艺术的挑战,而它借鉴了瓷器和青铜器的制作技艺,又融合和绘画和雕刻工艺,几乎集合了当时金银镶嵌工艺的最精华部分,可以说是封建手工艺的集大成者,也是宫廷内饰最精美的存在。
 
清乾隆御制金胎錾花画珐琅「万花锦」鼻烟壸.jpg
清乾隆御制金胎錾花画珐琅「万花锦」鼻烟壸
 
景泰蓝是我国几大传统工艺之中最晚形成的,由于局限于皇宫,经历了抗日战争的动荡年代之后,景泰蓝的制作技艺几乎失传。后来是在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倡导之下才成立了研究小组,将这项艺术保留了下来,至今仍在我国的工艺美术界熠熠生辉。
版权所有 2011-2015 景泰蓝之家 [jtlzj.net] 京ICP备2021015155号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www.jtlzj.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