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时期,工艺美术出现了新的繁荣景象,瓷器、漆器和纺织品等,都有了新的发展,且工艺品实物遗存十分丰富。但铜胎掐丝珐琅制品的烧造却并不十分景气。在故宫收藏的数千件掐丝珐琅(景泰蓝)制品中,有嘉靖年款的仅“云龙纹盘”一件,而且还是故宫博物院在60年代从私人手中购买的。盘上珐琅釉和鎏金被土蚀严重,显然是墓葬或遗址中出土的,但出土地点和时间都已无从得知。盘的表面及背面均施浅蓝釉为地,饰红釉和黄釉龙纹各一。由于外界有害物质的浸蚀,釉表已失去光泽,并锈迹斑斑。盘底部无釉,鎏金,镌刻明文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双行竖款。视该盘的总体风格和釉色特点,同后期万历时代的作品无大差异,故可视为同期风格。但该景泰蓝盘的突出特色是金色灿烂,虽已锈痕斑剥,但局部仍然金光闪闪,显然是采取了鎏金技术。
明代万历年间,铜胎掐丝珐琅(景泰蓝)的制造有了新发展,艺术风格和工艺技巧都有明显变化。
铜胎掐丝珐琅八宝纹熏炉,长方体,平盖面,朝冠式耳,垂云形四足。珐琅器身以灰白色釉为地,饰彩釉勾莲八宝纹。盖面无釉,饰镂空镀金绣球纹。底部施珐琅釉彩花,中心处以如意云纹组成长方形框栏,框内绿地红彩“大明万历年造”双行竖款。作品以浅淡釉色作地,饰折枝小花和双线勾缠枝八宝纹,颇为新颖。胎体较薄,成型规矩,釉面比较平滑,砂眼细小。这些特征展现出万历时期珐琅烧造工艺的进步与发展。
明代万历掐丝珐琅八宝纹长方熏炉欣赏
明万历年间掐丝珐琅八宝纹双排长方熏炉款识
掐丝珐琅缠枝花卉纹烛台,以浅盘式为底托,托中心竖起宝瓶式腊阡,托底置云头式小足。通体以浅蓝釉为地,托面饰彩釉缠枝菊花纹,托背面饰小勾云纹。底部中心处由彩釉如意云纹组成长方形框栏,框内填绿地红彩“大明万历年造”6字款。造型新颖别致,但釉色的运用和图案的装饰手法多采取传统的形式,缺少新鲜内容。
掐丝珐琅双龙戏珠盆,平底、直壁、菊瓣式折边口缘。内外均施浅蓝釉为地,内饰彩釉如意云纹,其间有红、黄巨龙各一,在云天之际追戏一颗滚动的喷着火焰的宝珠。神态异常威猛。器外壁及底部饰彩釉缠枝莲纹。底部中心处由红、黄、白、绿釉的如意云头组成长方形框栏,框内贴镀金铜板,上阴线刻双龙环抱“大明景泰年制”款。显然,这类镀金铜板是后来所加,铜板之下仍有“大明万历年造”珐琅釉款。这件菊瓣口盆,型体较大,式样笨拙,釉色灰暗,砂眼颇多,图案装饰过于繁琐,是万历时期珐琅制品中比较粗糙的一种类型。
明万历掐丝珐琅双龙戏珠纹花口盘
总之,万历时期珐琅制品的烧造有新的发展,上述3件作品展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1)以浅淡釉色为地的作品显著增多。擅长运用红、蓝、白、黄、绿五种色釉作图案装饰,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珊瑚釉、青金石蓝釉,显色独特,有别于前期特点。松石绿釉则是此时出现的一种新釉色。
(2)题材内容多有变化。擅于运用双勾线的手法表现折枝小花,图案缜密,早期那种以单线勾勒的大朵缠枝花卉为主题内容的作品显著减少。龙凤、海马、瑞兽、八宝等寓意吉祥长寿的图案增多。也有少量表现山水人物图案的作品,显示出图案题材的广泛性。
(3)年代款识(明清珐琅的款识介绍)的表现方法具有时代特征。通常多在器物的底部中心处,用彩釉如意云头纹组成长方形框栏,框内以绿釉为地,填红釉“大明万历年造”款。这种在款识周围装饰彩釉如意云头的方法是其它各时代所未见的。
(4)明晚期还流行一种胎薄体轻,填釉不甚饱满,釉色灰暗不纯,砂眼较多,工艺比较粗糙的珐琅制品。多见盆、盌、盘、炉等器物,应是民间烧制的。《新增格古要论》在论述“大食窑”时,末尾新增“今云南人在京多作酒盏”一句,这类水准不高的珐琅制品,或许与滇工制造有关。